根本健

 

  1948年出生,前WGP(1975〜1978年)、鈴鹿八耐與利曼24耐選手,高中時期想買輛摩托車因而開始翻閱摩托車雜誌,被當時WGP的相關報導給深深吸引,第一台車是YAMAHA YG-1,但第一次在國內參賽是騎乘YAMAHA TD-1C,之後陸續轉戰至全日本選手權,雖然負傷後休息一段時間繼續在日本國內最高等級賽事奮戰,並在1975年騎乘YAMAHA TZ250邁向世界級的WGP,累積豐富經驗後退休並創辦摩托車雜誌《RIDERS CLUB》。

 

今年已經70歲的根本健先生這樣說

 

      我本來就不是一個注重養生的人,也沒有特別為了保持體力而做什麼特殊的鍛鍊,而且出版社本來就是個工作時間不規律的職業,有時候又要加班埋頭於工作中,只不過是還沒有完全放棄保養就是了,真要說的話,為了彌補運動量的不足、避免筋骨越來越硬,我有空就會去游泳。

 

      不過從40歲開始,經過50歲到了60歲,騎車的感覺真的會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的產生變化,例如反應能力在面對突然發生的意外狀況下,應變速度確實變遲鈍了,或許和完全不騎車禍不做任何運動的人比起來,退化速度已經比較慢了也說不定,但這種感覺實在令人很不舒服,我也曾經經歷這種令人心情低落的時光。

 

 

 

      老實說在40歲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還算年輕,因為又身處於編輯現場的中心,騎車的頻率還蠻高的,所以身心一直在習慣騎車的日子,但整體機能的衰退卻是免不了的事情,後來也有不小心轉倒受傷過,我本來就不是那種明明心裡害怕還硬要衝的個性,因此迴避了許多不必要的危險,但過去以賽車為職業的緣故,總是想要挑戰極限,透過摔車來檢討與感受在操駕上過於輕忽之處,後來也開始覺得這樣很危險,50歲之後我迷上了騎乘旅遊,其實我在開始比賽前本來就很喜歡旅遊,尤其是完全不看地圖的旅遊方式,所以漸漸的把測試性能等單元讓給公司後輩們來負責了。

 

       

 

      後來受到前輩們的感召,我開始參加美國Daytona古董車比賽,為了不讓家族反對我繼續騎車,所以總是提醒自己不要太過莽撞,承認自己已經老了,但沒想到技術方面又更上了一層樓,所以上了年紀的人首先一定要服老,只要別覺得自己還年輕的話,自然而然在騎車時就會注意其他細節,慢慢的前面提到的那些危險例子也就沒那麼常發生了。

 

      只要是騎車或開車上路,不管怎麼小心都還是有發生意外的風險,為了不要出意外,我會花比較長的時間在熱身上,一邊騎車一邊重複確認自己和摩托車的狀況,如此一來不但把身體熱開,也可以加速熟悉你的愛車,本來就已經是出意外也不奇怪的年齡了,在騎車時就應該更小心,除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以外,也不要對其他人造成困擾,若想要繼續享受騎乘摩托車的樂趣,這點就是騎士必須要時時提醒自己的事情。

 

 

如果還想要知道根本健先生分享更多故事

都在"TOP RIDER"353期雜誌中

全台五大超商及連鎖書局皆有販售

也可以來電詢問庫存(02)2703-610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