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Tokyo Motor Show 科技領航 預約未來新發展
2013 Tokyo Motor Show
科技領航 預約未來新發展
在年底舉辦的Tokyo Motor Show,是屬於汽車為主的大型展覽,不過日本四大摩托車商與BMW、KTM兩間歐洲車廠,也一起共襄盛舉,展出各類新型摩托車,是今年最後一場大型的世界級車展。
搶進未來世界
概念車款大披露
由於米蘭車展剛結束不久,各家明年的車款已經展出,不過日本四大車廠,仍然保留了好料留給自己的車展作壓軸,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便是以SUZUKI的Recurion渦輪引擎車為首的數款概念車!
再現TURBO聲浪
SUZUKI Recursion
採用渦輪增壓,讓排氣量較小的引擎也能發揮莫大的馬力,是汽車上常見的技術,不過受限於體積、污染、油耗等硬體限制,曾在80年代興盛一時的渦輪機車目前以十分罕見,不過在講求環保的未來需求,渦輪技術再一次被SUZUKI放到了機車上。
得力於現行的電腦科技發展,原本渦輪增壓被詬病的進氣量與油耗太大,透過裝載在機車上的ECU準確控制,反而提高了油耗效率。
目前Recursion採用了水冷並列雙缸的588㏄引擎,經過渦輪加持,最大馬力達到100ps/8000rpm,扭力則是驚人的10.2㎏-m/4500rpm,在低轉速就能發揮完整引擎動力。
Recursion是否能量產仍是未知數,但它揭露了渦輪增壓技術在未來機車上的可能性,能不能看到更多的渦輪機車,就要看市場的接受度了。
Recursion 採用588㏄水冷雙缸,也是SUZUKI首次採用單側後搖臂的車款
數位化的儀表版,仍保留了轉速指針
引擎前下方便是渦輪裝置,與引擎比起來相當得小
LED頭燈及晝行光條,頗具未來的設計感
自由玩樂的電動車
SUZUKI Extrigger
現在許多大廠開始推出玩樂風格較重的電動車,像是KTM的Freeride E、Husquvana的E-go,便是融入了越野車的概念,現在SUZUKI也發表了具有小檔車風格的電動車Extrigger。
整體車重僅62公斤的Extrigger,外觀有點像HONDA的MSX 125,電池與已經市售的e-Let's共通,由於極輕的重量,也能放入四輪車輛內,在遠程目的地附近當作簡易的交通工具。
Extrigger採用了前方倒叉、中置避震、前後雙碟等運動級部品,不論是新手或老手都是相當適合上手的車款。
充滿個人風格的Extrigger,是SUZUKI的玩樂新提案
位於油箱位置的電池放置空間,與e-Let`s的電池共通
闔上電池蓋之後,有量表顯示電池殘量
搭載在汽車後方,加長在目的地的行動半徑
極度輕量化的仿賽電動車
YAMAHA PES1 PED1
YAMAHA在本次東京車展上,展出了多款電動原型車,包括國人熟悉的VINO電動版:EVINO、專攻孩童族群的電動mini bike:EBIKE,以及充滿未來感的兩台車款PES1與PED1,PE代表了”P”assion “E”V的縮寫,直翻就是充滿熱情的電動車,其中PES1為Street街車風格,PED1則是有濃厚的Dirt越野味道。
PES1極簡的車身以及不到100公斤的車重,讓人懷疑它是否能上路,但PES1已經過道路測試,時速至少能飆到100公里以上。
而PED1更是僅有85公斤重,兩款PE系列的電池是共通的,也都能採用手動、自動變速模式,並導入「Yamaha Smart Power Module」,將電力部份與車架整合,讓車體更加簡潔堅固。
PES1的原油箱位置是中空的,與座墊連結
PED1展出僅有車架樣式,不知未來是否會再發表車殼實裝版
PES1的尾燈為中空設計,側面看來有如鯊魚的大口
全部採用碳纖部品的PES1車殼,對車身的輕量化頗有助益
超越想像的科幻三輪跑車
Kawasaki J
就連科幻電影都還沒有這麼新潮的設計,Kawasaki已經將幻想轉變為現實,作出了一台顛覆機車常識的電動三輪概念車─J,全身散發綠色光澤的車身,同時有了Kawasaki的傳統代表色以及未來科幻感,捨去龍頭設計,將把手左右分離,直接連結在兩個前輪上,車身還能隨著行進方式改變,電池本體也成了車身設計的主角,擺進座墊下方大大的綠色光桶。
或許J不會有上市的一天,但它酷炫的造型,或許未來會有哪部科幻電影來像現實取材,使用這台車來當作交通工具也說不定。
充滿奇想的一部科幻車款,藉由Kawasaki之手實作出來
在一般行進時,J可以將車身立起來
高速行駛時進入賽車設定,趴低身子降低風阻
實車的後輪造型,連電影都沒這麼誇張
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電動速克達大行進
回到東亞地區,日本車廠除了米蘭車展出現的大輪框速克達之外,也推出了較小型的速克達新車,甚至有相當多款速克達型式的電動車,這些車更貼近了台灣騎士的生活,或許有朝一日也能看到它們在台灣的馬路上奔馳。
年輕人的第一部車
HONDA DUNK 50
這類型的速克達,對台灣人來說應該相當熟悉,像是目前的Cuxi、Mii,到古早的達可達,這台Dunk或許能稱為達可達的2014年版本,它搭配了一顆水冷四行程單缸的50㏄引擎,特別加強了起步及爬坡所需的扭力,並搭載與PCX相同的ACG啟動技術,能夠安靜的啟動引擎,是HONDA針對年輕族群而特別開發的都市小車。
除了方正的外型之外,Dunk還有延著車身描繪的金屬線條特色
HONDA特別開發的eSP水冷引擎,特別強化扭力輸出
雖然僅有50㏄但肚量還不小,官方宣稱能放入一頂全罩帽
相當簡單的儀表版,以指針式時速表搭配小型的液晶資訊表
莫文蔚也要驚呼的進化VINO
YAMAHA EVINO
VINO已經是國人相當熟知的經典速克達車款,並且是YMT的生產車款之一,這次YAMAHA使用VINO作為電動車的基體,主要想創造出平價的通勤車款,並考慮電動車加速的線性化,同時平衡車體的前後配重,接近一般速克達的騎乘感。
本款車是否有YMT參與製造,目前不得而知,如果日方願意把電動車技術放給台灣來製造,應該在未來也有機會騎到國產的YAMAHA電動車囉。
純白色的VINO車體,座墊下方則是電池、馬達核心
車展中VINO僅作展示用途,前方是越野型的Mini Bike:EKID
可以看到車體內有電池、控制器,原本傳動的位置則有馬達
頭燈方面沒有變動,看來仍是採用傳統燈砲設計
最輕巧的三輪速克達
YAMAHA Tricity 125
早在米蘭車展已經曝光過的YAMAHA三輪速克達Tricity 125,或許是目前前二後一式的三輪車中,最為輕巧的一款,搭配了一顆125㏄的水冷單缸引擎,總車重約150公斤,也能從中感受到YAMAHA一貫的設計感,可說是個人化的前衛交通工具。
全長190公分、車寬73.5公分的Tricity,只比勁戰稍大一號
座墊部位的設計,能看到YAMAHA輕型速克達的影子
三個輪子皆搭配碟煞,制動力應該相當不錯。
前方頭燈為LCD型式,上方兩邊有類似方向燈的設計
輕鬆享受無拘無束的開放感
街道上的遊俠
街車一向是最好入手的一個車款,從新手到老手,都能以街車敞洋在柏油路上怡然自得,東京車展也有許多小型款街車發表。
中量級街車的代表車款
CB400 Super Four、Super Bold`or
CB400可說是本田最具代表性的四缸街車車款,台灣騎士也絕對不陌生,許多駕訓班都採用了本車款作為練習車,在黃牌路權開放後,CB400在台灣的售價也水漲船高,回不去了。
這次展出的小改款CB400,主要是更改前後輪框成為更加洗鍊的造型,後座把手改為分離式,讓乘客更加輕鬆。
此外HONDA推出Super Bold`or版本,加裝上半整流罩,並將前燈改為LED型式,並追加ABS系統,較為偏向休旅風格。
CB400的Super Bold`or版本額外加上了後箱,頗具休旅風格
Super Bold`or的頭燈為LED型式,比起傳統的圓燈更顯鮮烈風格
由原本的三爪框改為十爪框,更加有型
後方把手改為分離型式,讓後座更輕鬆
霸氣外露的街頭之翼
HONDA Gold Wing F6C
今年東京車展,HONDA推出了採用Gold Wing的1800㏄、水平對臥六缸的街車F6C,同時繼承了7年前同款式F6C的女武神「Valkyrie」名號,在去年本田便已經推出了F6B款式,共用引擎的態勢相當明顯,而F6C的推出,也的確能讓不需要Gold Wing奢華配備的騎士,也能夠享受1800㏄的超級動力。
配備不多的F6C,看到車身下方的引擎就相當震撼
越來越多新車改用LED照明,F6C亦不意外
看看車輛兩旁偌大的排熱口,夏天騎乘時可能相當刺激
與後土除整合的後燈,造型極致簡約
更舒適的騎乘體驗
SUZUKI GSR 250S
與GSR 250相同,由中國豪爵鈴木所生產的GW250 S,在東京車展推出了日本版本的GSR 250 S,跟GSR 250比起來,S版本追加了整流罩、風鏡,也將把手調高,讓騎士能夠擁有更輕鬆的騎姿,也更適合長途旅行的騎乘。
更適合休旅的GSR 250 S版,中國已經有搭配後旅行箱的版本
較高的整流罩再加上長風鏡,能夠替騎士擋下不少逆風
特別增高的手把,讓騎士能夠挺直身體騎乘
搭載前後雙碟,維持整體運動性能
追求風起的速度
集合科技精華的仿賽車
仿賽車一向都是匯聚各車廠科技精華的最強車款,不論對賽車有沒有興趣,這些車款肯定能夠吸引眾多人的目光。
輕型超跑降臨
YAMAHA R25
R25可能是東京車展中,最受台灣車友們關注的車款,以YAMAHA的GP廠車「YZR M1」為設計基礎所開發出來。
在250㏄的市場上,Kawasaki的小忍者已經稱霸亞洲市場,而HONDA也有CBR 250R急起直追,YAMAHA自然不能放置不管,在今年壓軸推出這款輕型仿賽,目標便是瞄準東南亞在內的亞洲市場,被官方定位為「可以每天騎乘的超級跑車」,發表影片還請到猴王羅西來騎乘,並由總公司社長柳弘之親自發表,可見YAMAHA對R25的重視。
R25配備了新開發的水冷雙缸250㏄引擎,並有600㏄等級的車架設定
目前公開的R25車型並沒有燈具,是純粹的賽道版本
原廠即配備蠍子管,果然有超跑架勢
中置避震採用Ohlins部品,如果市售版配備相同,那價錢將很可觀
地表猛禽終降東瀛
SUZUKI Hayabusa
以飛翔速度最快的鳥類:隼為名,足以作為SUZUKI,甚至是日本車廠代表的超級運動車,在發售15年之間從來只是日本國內的逆輸入車款,在迎接15週年的時間上,SUZUKI也送給了日本車友一個大禮,發表了純日產的Hayabusa,而且保持了全馬力197匹的版本,並非動力閹割版。
作為SUZUKI的代表車款,裝飾上傳統藍白配色才是極為正統的隼
去年版本即搭載的Brembo一體切銷卡鉗,今年版本仍維持不變
日本版專有的車載ETC,台灣什麼時候才會開放重車的國道路權呢?
儀表版新增了ETC燈號,也是日本版專屬
換上CBR雙燈真面目
HONDA CBR 250 R
舊款的CBR 250R採用了類似VFR車系的單燈造型,好壞見仁見智,但總是有種非CBR車款的感覺,HONDA似乎也聽到了車迷的聲音,從善如流的將2014年的250R改回雙燈造型,而車頭的造型也跟著變動,更像是老大哥CBR 1000RR了,除了造型之外,引擎的出力也延伸到更高的轉速區塊,同時改善了座墊跟側殼,讓騎姿更加舒適。
擁有力豹仕配色的CBR 250R,也有種精簡版GP廠車的風格。
改為雙燈造型的250R,還是比較符合CBR的傳統。
傳統的HRC配色也相當搭,更可與新發表的fireblade相呼應。
制動採用Nissin的單二卡鉗,目前並沒有ABS版本。
概念?實用?展場中的異色珍珠
非機車類的概念車
雖然本次內容盡量以展出的機車為主題,但是東京車展畢竟是以汽車為大宗,不妨來看看,本次車展還有哪些未來性十足的非機車類產品吧。
終於跨足汽車領域?
YAMAHA MOTIV
看來頗有Smart型小車風格的MOTIV,是YAMAHA展出的兩人座汽車,有分為電動馬達與燃油引擎雙版本,仍是以都會個人交通工具為發想主題,搭配F1車手及設計師的Gordon Murray,其所設計的車身以及iStream生產技術,讓車身符合空氣力學並更加堅固,這可說是YAMAHA本身在機車、ATV以及汽車引擎技術的集大成之作。
看來相當輕巧又堅固的車身,如果量產並引進台灣應該頗受歡迎
完全的雙人空間,看來沒有其它的載貨空間了
簡單的中控台,紅色配置透露出強烈的速度感
可以移動的椅子
HONDA Uni-Cub Beta
這個看起來像高科技圓椅的東西,是HONDA從Asimo的研究中,粹取其中的平衡制馭系統所實作的成果,只要坐在上面並傾斜身體重量,就能藉此控制Uni-Cub的行進方向與速度,最快能有6公里的時速,與一般人快走的速度差不多,是在室內移動的交通方案之一。
HONDA的Uni-Cub,體積看來相當輕巧
後方有輪胎,當然就是以電動方式驅動
實座的樣子,以後會變成像是瓦力全自動人類餵養機嗎?
電動腳踏車也要有型
YAMAHA YPJ-01
YAMAHA電動腳踏車的最新產品,外表看來與一般的公路車無異,仔細一看才能發現腳踏前齒的上方,有個小型的蓄電池,在YAMAHA發展電動腳踏車20年來,造型仍回到了最接近傳統車架的原點,讓騎車更加省力、同樣有型。
除了中間的小裝置之外,就像是一般的公路車
小型蓄電池相當有設計感,重量亦相當輕巧
腳踏部只有一個齒輪,或許是用電力來控制檔位變化?
汽車也有未來三輪設計
Toyota FV2
日本機車廠如YAMAHA、Kawasaki等積極加入三輪車的發展,而汽車廠也不落後,Toyota的FV2是單人交通工具,採用了透明材質,並會隨著駕駛人情緒、肌肉變化等資訊,在車體外呈現出不同的畫面,駕駛方式能站立也能坐著,靠著觸控來操控車輛,資訊則呈現在前方的擋風玻璃上,整體概念更像機車。
可以站立也可以坐著駕駛,資訊直接會在檔風玻璃前顯示
流線的未來概念車,外部會隨駕駛狀態不同而出現畫面
車身亦能閉合,可在高速狀態下行駛

2016米蘭車展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