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電動車卻總是帶著里程焦慮,騎乘過程總要時時盯著電量顯示而無法好好享受一路上的風光嗎?來自台灣的電動車品牌ovaobike為了一掃在座客倌們心中的疑慮,在上市前規劃了這場一日武嶺的媒體試乘會,透過從海拔320M3200M、來回共112km的路程,驗證其首發車款:MCRM的全方面實力!

 

 

    在台灣的馬路上,電動車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五年來電車數量在大街小巷不斷增加、同時也有更多品牌與廠商投入電能車款的領域。不過相信許多人應該還未聽聞ovaobike這家車廠的名號。其實筆者在近年參加國際車展時便曾看過母集團ottobike Group所展出的各式具備檔車外型的電動車款。在今年年底ottobike Group即將以ovaobike的名稱正式在台登陸並推出旗下車款,第一部推出的作品便是今日筆者所試駕的MCRM。同時為證明其優異的續航能力,原廠特別規劃了從埔里一路到台灣公路最高點:武嶺的試車路線,透過來回破百公里的路程與大幅度的海拔變化來實際印證MCRM的硬實力。

 

    在今日接觸MCRM的同時也是筆者第一次實際試乘具有檔車形貌、並採跨騎設定的電動車款,自然得從外觀開始好好研究起。MCRM採用了街車般的外觀,六邊形的LED整合式大燈融入了日行燈燈條的設計,同時車身兩側的線條也向兩旁延伸、並嵌入定位燈與方向燈,好讓車頭的氣勢更上一層樓,在獲得更前衛設計感的同時也能避免傳統的前方向燈形式容易在勾絆物品或倒車之後容易折斷等問題。根據原廠的介紹,MCRM的MCR意味著此車以「Mini City Racer」作為設計概念的車格、而後方所加諸的「M」則代表著此車中置馬達的配置特徵。聽聞車名所暗藏奧秘而將目光往後游移,便能在坐墊與後避震上座的正下方找到這顆最大功率達21kW的中置水冷馬達,並透過皮帶傳動的方式作為動力傳輸的媒介;至於位在馬達前方的大面積空間則成為容納充電電池的空間。在少了引擎之後自然也沒有了油箱存在的理由,不過ovaobike既保存了這項檔車特徵、同時將其轉換成置物空間以及電池的充電座。在與電池區域分開後,使油箱、坐墊與車尾的線條一氣呵成,呈現彷彿懸浮在空中的視覺感受。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省去離合器拉桿之外,前後煞車依舊以右側拉桿與腳踏來進行控制,更有趣的是左邊腳踏依舊有著換檔桿的設計。據了解,這根打檔桿雖不是控制檔位、卻可藉此調整電池回充的強弱來達到不同的騎乘感受。

 

LED頭燈組外觀

容納電池的車體前方有著大面積的截面,內部容納著為馬達散熱的水冷系統

MCRM煞車系統的用料透過Brembo對四輻射卡鉗與直推總泵展現滿滿誠意

原先在檔車上應該是油箱的位置變成了置物空間,足以放入雨衣、手套等隨身物品;同時前方也是車輛電池的充電接孔

後避震採用RACINGBROS的掛瓶單槍式樣

右側把手總成上的啟動按鈕同時也是TURBO功能鍵,在達到指定的運轉條件按下此件就能獲得更加淋漓盡致的加速與極速表現

 

    跨坐上車,14吋的輪徑以及805mm的座高乘坐起來高度適中,筆者在單腳踏的的狀態下可以完全平踏地面,大幅減少雙腳需要承受來到188KG(含電池)的全車重量。抬頭一看,橫向長條狀的儀表以彩色液晶在眼前由左至右呈現電量、冷卻水溫度、檔位、時速、行車模式以及里程與時間等資訊;為對應英美市場,里程單位也具備轉換至英制單位的功能。扭頭一看,左右兩側手把總成的按鈕與一般車款稍有不同,左邊有著遠/近燈、超車燈以及方向燈按鈕、喇叭以及一旁的置物空間開關;右側是熄火開關與啟動鍵,啟動鍵在車速達到一定程度時同時也成為TURBO模式的按鈕,為車輛提供額外的加速推力。除了面向騎士的按鈕之外,左右兩側的總成後方分別還有著板機按鈕,左側控制輸出模式的切換、右側則負責倒車功能的使用

 

更多試乘心得,敬請期待

Motorworld 435期新車測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