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時宜的過時稅法

最近機車圈吵得沸沸揚揚的話題,莫過於業者要求降低或者取消貨物稅一事,主要是目前的新車售價是包含出廠價與貨物稅在內,業者的立場只是替政府代收,但絕大部分的消費者卻認定業者賺很大,殊不知此乃心中最怕被戳破的禁忌話題。

 

光陽副總經理柯俊斌曾多次向政府喊話提議將機車貨物稅調降或是取消

 

「中華民國萬萬稅」乃眾所皆知之事,即使字面上的解釋與中央稅收無關,但卻還是巧妙地讓銀兩從民眾百姓荷包飛出,而對於這個貨物稅這個東西,其實有點類似於奢侈稅或者專賣稅,在咱們財政部的網站中,按照官方說法貨物稅最早起源可追溯至「西元前10世紀」,是地,你真的沒看錯,就是西周時期(看來所有東西制度推給老祖宗就對了),不過從1980-1990年開始,逐漸針對多項產品減稅或者取消徵收,唯獨油氣類和車輛類卻仍須徵收比例頗高的貨物稅,為什麼?因為這兩大類可是居稅收來源重要地位,尤其1990年後更佔貨物稅總稅收的八成以上,所以你說重不重要?政府會輕易做調整或者取消嗎?看來機率恐怕不高吧!

 

財務部長蘇建榮表示現行已採中古車汰換優惠方案,
降低貨物稅將會使兩者相互衝突,因此暫不調降

 

正因為官員們的思維仍停留在過去,從財政部門解釋貨物稅起源從三千年前談起,就知道相關單位的腦袋完全沒有與時俱進,此話怎麼說?就以「全民交通工具」的機車來說,目前全台機車總數超過1,390萬輛,等於2,300萬人口中平均每1.6人就有一輛機車,尤其偏鄉甚至都會區之外更是普及,機車等同於「全民交通工具」,然而在台灣經濟起飛之際,汽車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雖然當時機車已進入國產化,但價格與收入在民眾生活中仍屬於奢侈品,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課徵貨物稅或許有其道理,然而在台灣的庶民經濟中,機車可是扮演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角色,尤其現在更和家電相當,有些機種價格甚至比起蘋果手機或電腦還便宜,要徵收貨物稅似乎說不過去。不過站在政府的立場,每年80萬輛的規模(還須扣除電動機車)、且佔八成以上的稅源怎麼能輕易放棄,放棄了等同於放掉嘴裡肉,算盤打一打絕對划不來。

 

未經深謀遠慮的紊亂稅法

同時據業界也藉人士分析, 經濟部工業局及各大機車業者在貨物稅雖有初步共識,政府也明白指示貨物稅調降金額必須反應在售價上,但希望業者切勿以改款抬高價格的方式,讓消費者產生不好觀感,使得政府美意被打折。同時針對調降排氣量以150c.c.以下為主,期望各業者廣宣不要再宣傳貨物稅由17%降為0%的事,甚至是採出廠價與稅金分離,公部門的長官們主要怕影響年底買氣,及擔心環保團體及在野黨立委進行杯葛,但最後這句話我的解讀是,政府並非憂心環保團體與在野黨的杯葛,而是害怕引起民怨,因為浪退了終於知道有沒有穿褲子、穿什麼樣的褲子,原形畢露後民眾恍然大悟原來買車還要繳一大筆錢給國庫,老百姓若不以選票教訓那才奇怪。

 

從比較圖來看,燃油機車與電動車的競爭完全不在同一個起跑點,
讓人有政府偏袒電動車業者的聯想

 

所以要調降貨物稅是政府不可說、也不會做的秘密,他們寧可以補助為條件,也絕對不去調整稅率,畢竟肥羊在口(甚至已經入肚)多年焉有道理就這樣給捨棄呢?

 

更多詳細資訊都在 MotorWorld 415期

網頁商店:https://tinyurl.com/ycjnk7t8

全台各大書局、網路書店同步販售

訂閱專線:02-27036108#230

劃撥帳號:07818424

劃撥戶名:摩托車雜誌社

劃撥金額:99元

 

 

機車 貨物稅 燃料稅 牌照稅 營業稅 MotorWorld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