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打著環保之名不斷推動機車電動化,以期達到降低空氣汙染的效果,近期政府甚至在各方面都加大力道,意圖加快機車電動化的速度,但現今的環境真的適合如此急迫的強推電動車嗎? 台灣的電動車發展至今又有哪些問題呢? 摩托車雜誌編輯部特別整理了現階段常見的電動車問題,與讀者們一同探討二輪車的未來。

 

電動機車與燃油車最大的不同,就是動力來源是否能隨插即用。大家最熟悉的燃油車之所以能遍布全世界,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燃油幾分鐘內就可以補充完成,並立即提供動力,這也是目前電動機車最大的困境,由於電動機車的動力來源是電力,而以目前的技術而言,移動中的電力來源不是得像電車般以線路供應,就是要由容量與壽命都有限,又具有不小的體積和重量的電池提供。而電池需要充電時間,如果電力用完了又沒有已經充好電的電池可以更換,那就得在一個地點停留等待充電,體積小的機車本就沒有搭載大量電池的本錢,更何況許多電動機車的設計還犧牲台灣最大宗的速克達最大的優勢之一: 置物空間,而且也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足夠的時間等待充電,這也許也正是目前市佔率最高的電動車是以電池更換服務為主的Gogoro的原因之一,但以目前電動機車所搭載的電池容量而言,續航力僅有約100公里左右,而且還是在以頗低的時速40km之下,據許多車主表示以一般約6、70km的時速行駛會大幅降低續航力至大約僅有5、60km左右,要取代能以高速行駛動輒上百公里的燃油機車似乎還言之過早。

 

續航力提升的關鍵除了電池容量以外,提升換電站的密度是最直接且有效的做法。雖然現在的電動車銷售龍頭Gogoro在六大主要都市的換電站密度已經相當高,但如果要前往六都以外的其他縣市較為郊區的地方可能就比較令人擔心會不會半路沒電,高速行駛會大幅降低續航力,機車路權又處處被限制的情況也降低了旅行效率,即使現在推出了充換電並行的策略,但還是或多或少限制了電動車的活動時間和範圍,另外是否會加重都市的電力負載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機車發展百年至今已經是全世界普及的交通工具,而因應各國各地不同環境與社會、政治背景與個人喜好等等的因素,車輛的改裝一直都是任何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文化,但以目前台灣的狀況而言,除了改裝法規不明確以外,改裝是否會失去車廠的保固,以及衍生的後續維修與保養問題也是對車主而言相當重要的考量因素,而部分廠牌不對外販售零件、獨攬所有維修與保養業務,原廠開發的改裝品無法滿足車主需求,對副廠改裝品影響保固的認定又極其嚴格,那麼車輛與車主也就僅只能是在車廠主事者的價值觀之下的交通工具而已,並不能真正體現機車更高層次的價值。另外也有不少車主對售後服務不甚滿意,日前Gogoro的龍頭鎖故障、行駛中斷電問題至今仍有爭議,還有特規零件與維修價格太高的情況,都是讓許多人卻步的因素,而其他電動機車的電池與維修費用也相當可觀,而且已有許多車主抱怨維修保養預約需要等很久。

 

目前已經上路實施的燃油機車6期環保法規標準事實上是比照歐盟的4期排放標準,已經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嚴苛,以YAMAHA熱銷車款CYGNUS-X為例,6期車款對比4期車款,排放的汙染物含量已經不只是改善1倍,在怠速狀況下的CO (一氧化碳) 以及HC (碳氫化合物) 的排放已經低到儀器無法測量出來的狀況,顯見各家車廠對減少空汙和保護環境方面也是不遺餘力,實在不應將燃油機車通通貼上汙染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