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馳電擊能源新革命

 科學家不斷的尋找替代能源,目前最成熟的莫過於電能動力,ZERO S打破一般電動車的舊有認知,真的能讓馬兒跑又不吃草,兼具能源優勢與卓越性能,直逼公升等級的驚人扭力,在黃牌級距的車重上,讓人充滿好奇。

 

 

規格表SPECIFICATIONS

引擎形式…………Z-Force ®高性能電動馬達

冷卻方式…………氣冷式
傳動方式…………碳纖維皮帶傳動
最大馬力…………54hp/4300rpm
最大扭力…………95Mph ( 152.9km/h )

最高時速………… 152.9km/h

前輪尺寸…………110/70-17

後輪尺寸…………140/70-17

煞車系統…………前後碟

軸距………………1410mm

車重………………181kg

標準充電時間……7.4 小時

 

 

電動二輪顛覆傳統

 這次介紹的是來自國外的ZERO MOTORCYCLES,專門設計打造電動大型重車,可說是摩托車進化的新里程碑,結合摩托車的車架操控等技術,搭上電動動力的心臟,以先進的技術將產品達到最輕量化,擺脫以往電動車笨重的既有印象,優化的馬力重量比,駕駛樂趣不比燃油車差。

 可別以為電動車是近年來才發展出來的,早在1834年就已經有人製造出一輛電動三輪車,以一組不可充電的乾電池驅動,僅行駛一小段距離,1881年後在法國巴黎更出現以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往後甚至出現在有軌電車、電動汽車等。

 

  輕巧凌厲的加速性能

 

 在19世紀末美國、英國和法國開始有不少公司都開始生產電動汽車,其中不乏出現商用型電動汽車,包括小汽車、貨車、客車和豪華轎車,但應為電池體積與重量的關係,以當時的技術遲遲未能出現在摩托車上,隨著工業的進步,進入無馬車時代以後,電動汽車也進入了一個商業化的發展階段,直到1909年後福特導入規格化生產,大批量生產T型車,車價大幅降低,再加上汽油車在當時的續航里程是電動車的二到三倍,加速了電動汽車的消失,到了1930年代電動車已不覆存在。

 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電力動能的技術也日新月異,再加上人們不斷尋找汽油替代能源的驅使下,這些年電動車為替代主流的趨勢越來越顯著,除了電動汽車外,電動機車也不斷成長,國外曼島TT賽事甚至還有電動車組,電動車瞬間爆發的高扭特性實力不容小覷。

 

  配備SHOWA的倒立式前叉,提供優異運動性能

 

  後避震也是使用SHOWA阻尼可調式的掛瓶避震,兼具舒適與性能

 

  招牌的Z-Force 高性能電動馬達,提供優異的動力

 

享受獨特的操控樂趣

 前面提到ZERO S的動力特性,擁有優異的加速性能當然操控性也要能跟上,其實ZERO S搭載著與一般運動街車相似的車架結構,只不過原本的引擎部分以馬達來取代,重心配置與一般檔車相似,影響操控的除了車輛重心,懸吊也是一大關鍵,ZERO S搭載SHOWA懸吊,前叉為可調式倒叉、後懸吊則是掛瓶的全可調避震。實際騎乘發現,對於激烈操駕的反應及路感回饋,ZERO S表現的相當稱職,電動車因為沒有檔煞反應,入彎前可能需要用到更多的剎車,但前叉不會因此出現軟腳的現象,提供良好的循跡性,將騎士安心帶入彎中。

 總結ZERO S的特質,一定不會忽略它輕快的高扭特性,加上300級距的車重表現與紮實操控性,運動性能讓人印象深刻,加速時少了引擎聲浪,換來強力電流的音頻,無聲無息的迅速川流在車陣中,任何的加速需求好像都能輕鬆達成,顛覆以往的騎乘體驗。

 

       測試車手/楊柏根

 

試車手Q&A

Q:是否對於電動車有不同的感受?

A:兼具環保與著越性能,這是最直接的第一想法

 

Q:整體的操駕感受與一般檔車有何不同?

A:剛開始少了離合器拉桿會有點不習慣,騎久了就能適應

 

Q:騎乘舒適度上跟一般燃油車相比有什麼感受?

A:安靜平順沒有震動,再加上胯下沒有廢熱的高溫,舒適許多

 

 

 

更多詳細活動內容,都在"TOP RIDER"雜誌346期中,

全台五大超商都買得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