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C EVOLUTION

零排放騎乘新紀元

 

 

在油價節節攀高、噪音及二氧化碳排放日趨嚴重下,相信電動車一定會扮演著一個日益吃重的角色,以迎合安靜、清潔、環保及永續性等訴求,針對這些方面, BMW 的C Evolution已讓我們目睹到何謂「進化」。

 

 

文/ALAN CATHCART‧攝影/BMW、PICASA、JOERG KUENSTLE、DANIEL KLAUS

 

 

ALAN CATHCART

 

國際著名摩托車記者。自劍橋大學畢業後,即投身最熱愛的二輪界,在各地試騎各種機車甚至是工廠賽車,以纖細筆觸及細膩剖析廣受好評。

 

 

取經汽車無縫接軌

 

  早在1923年時,也就是90年前,BMW即展開了二輪車的生產作業,到了2013年,他們的銷售成績便一口氣刷新了紀錄,來到11萬5215輛(年增率高達8.3%),數量超過了之前任何一年業績。如今,這家德國業者更把大量的時間投注到一個最重要的市場區隔上──「都市通勤」,因為他們認為在益形擁擠和密集的都市交通,面對越來越嚴苛的噪音及二氧化碳排放規範,日後對交通工具行駛於市內道路的限制也必定會日益增加,使得全球人類對於電動交通工具的需求大幅上升,而為了因應這種趨勢,他們必須採取有效的步驟,才能站穩在時代的尖端。

  在這情況下,兩款雙缸速克達C600 Sport和C650 GT,便成了他們率先推出的產品,至於銷售成績也不算差──自從2012年6月開始生產以來,已經賣出了20000輛,如今,BMW更是乘勝追擊,推出了C Evolution。根據BMW那些「消息靈通人士」的看法,下一波的產品勢必會以較小排氣量的單缸速克達當道,好消息是這些產品的研發工作已取得相當大的進展,而且花費也會少很多。

 

 

將電池作為主車架

BMW持續挑戰思維創新

 

以往電動車最令人詬病就是那龐大的電池,因為不但重量上不吃香,還會壓縮到置物空間等,更甚者還要配合車架結構來考量電池的設置,BMW將車架與電池合而為一,在重量以及體積上都能更加精簡。

 

 

 

高瞻遠矚的設計

重新定位電動車的發展

 

以C600 Sport與C650 GT的外型,搭載嶄新的驅動方式

 

 

一流組件即將引領潮流

 

  C Evolution使用150V的水冷無刷式三相AC永磁同步馬達,並與壓鑄式鋁合金單搖臂相結合,連結在包覆著電池組的鋁合金車架之後。還有,馬達在這也被當成受力部件在使用,就像一般的汽油引擎車款一樣,同時在15吋的輪框與WP不可調倒叉,和稍早推出的大羊前輩們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C Evolution的同步式馬達、皮帶傳動系統和單速行星式變速箱來驅動後輪十分成熟,就像在C600/650這兩款車上所採用台灣光陽KYMCO製的引擎一樣。前者為BMW向德國的另一家外包供應商購得,再送回自家團隊配裝上研發十分迅速的電池科技。尤其值得大書特書的是,透過一個安裝在電池罩後面的水冷式電子控制元件,所展現的動力管理十分優異,它不僅可以隨時監控,以把馬達控制在100到150伏特的範圍內,而且還會透過一個感應器偵測電子油門的位置,能對騎士的操控迅速做出回應。

  C Evolution的動力是由一組8kWh高性能氣冷式鋰離子聚合物電池所供應,至於要獲得相對較大的儲量,則是借重了BMW的汽車部門若干研發人員的長才。2012年3月,BMW和市場領導者,同時也是Prius這款油電混合車的製造商TOYOTA,簽訂了一紙研發合約,以聯手研究下一代的鋰電池,像是他們旗下的二輪式E-Scooter,也就是使用和已排入生產線的i3汽車相同的電池模組,而受惠於這項新科技,不同的是i3係使用八套模組,E-Scooter則僅使用三套。

  至於另一個最大的不同,即是BMW的電動車所使用冷媒來保持電池溫度在極低的範圍內,而C Evolution則屬於氣冷式,並擁有一個可縱向式「散熱肋條」(Cooling Ribs),而流經該模組以壓鑄式鋁合金製成之電池罩中央的「氣壓軸」(Air Shaft),不但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要求,而且也能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其實BMW一直想要增加電池和引擎的壽命,俾能超越車輛本身的使用年限,雖然電池模組的五年保固期是包括在C Evolution的售價內,然而BMW卻聲稱,其旗下產品的估計壽命絕對超過50000公里,性能亦不會有半點折扣。

 

 

 

C Evolution讓人們對電動車的偏見一掃而空

 

 

完全進化的電動速克達指標

 

 

完全不輸人的性能

 

  這顆心臟可持續產生11kW/15bhp的馬力輸出,因此到了4650rpm時,在輸出軸上所產生的48hp最大馬力輸出,就絕不致於有任何由扭矩提升所引發的遲延。總之,這款C Evolution擁有一個效率與馬力兼具的馬達,足以提供全方位的優異性能表現,以符合Maxi-Scooter的標準,至於正規的11kW輸出,更可讓這輛C Evolution,取得在歐盟諸國內合法上路的資格。

  歐盟的測試程序會要求電動二輪機車,在最大馬力下跑上30分鐘,一般的汽油引擎固然可以辦到這點,但電動馬達便很難說了,因為這無異會減少電池的壽命──難怪一輛電動速克達跑得越長,平均馬力便會越低。11kW這個數字的意義,即表示C Evolution經過評鑑,在這方面簡直和一款125㏄的機車不相上下,其實事實上,前者在許多方面的表現,都要勝過後者甚多,尤其是在加速的性能上。儘管電動車的極速被限制在時速120公里(75英哩),可是,那卻已經足以讓這輛車有能力在快速道路上維持其巡航速度,或是在較緩慢的車陣中輕易趕上別人,即便在後座載有乘客下亦然。

 

 

 

續航力、速度都不是問題,完全能比照騎乘一般的大羊

 

 

借重汽車科技的力作

 

 

 

去蕪存菁的洗鍊感

 

  兩年前當我跨上它的原型車時,有一點曾讓我十分驚訝,那就是它連巡跡控制系統都付之闕如,使得它無法在高轉速時輸出最大扭力。對騎士來說,這是個十分重要的裝置,尤其在行駛於潮濕的路面下更是如此。不過到了正式生產時,這個缺憾即透過新款的TCA(扭力控制輔助系統)而得到滿足。它的ECU可監控後輪的速度,而扭力控制輔助系統則會在超過某特定的扭力門檻時加以限制,這表示它是一種先發制人而非被動式的系統,並且是在後胎的抓地力開始喪失時作動。此外,當密集的「再制動」(Regenerative Braking)產生了極高的曳力矩時,扭力控制輔助系統也會適時的發揮其功能,以使後輪打滑的情況解除,尤其在濕滑的路面下,更會扮演其關鍵性的角色。

  大體來說,這款C Evolution會給人一種寛敞和孔武有力的感覺,後坐乘客能保有許多活動空間,而騎士在擺放其雙腳時,也有不少彈性。值得稱讚的是,它的座位十分舒適,椅墊下也有不少空間,要擺放全罩式安全帽,以及各種額外的小東西都不成問題。儘管其軸距長達1594㎜,但平衡感仍然極佳,而且在緩慢前進時也極容易操控,尤其當行駛在巴塞隆那後方的崇山峻嶺時,更能顯現其能耐。因此儘管在沿著狹窄又緊湊的山路前進時,會碰上一連串的彎道,但我們仍能以60公里的時速,忽左忽右地前進。從資訊判讀的角度來看,全新的全彩薄型液晶儀錶板不僅易讀,而且提供的範圍也無所不包──除了道路速限之外,還包括行駛總里程數、週遭溫度,以及以百分比和里程數所表明的剩餘行程,若是展開選單,更可以監控到平均耗電量、總耗電量、電池現有電量、平均速度、再生的充電量、車載電子系統的電壓,以及高壓系統狀態。

  BMW的研發團隊一直秉持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精神,不斷地把他們的原型機種給去蕪存菁,進而產生了實用且符合環保要求產品,因此值得大家給他們大力按個讚。

 

 

SPECIFICATIONS BMW C EVOLUTION

引擎………………………電動馬達

排氣量……………………N/A

壓縮比……………………N/A

缸徑×行程………………N/A

最高出力…………………48hp/4650rpm

最大扭力…………………7.3㎏-m/4500rpm

燃料供給方式……………電子燃油噴射

離合器……………………遠心式離合器

車架………………………鋁合金車架

軸距………………………1594㎜

車長………………………2190㎜

車寬………………………947㎜

前部懸吊系統……………WP 40㎜不可調倒叉

後部懸吊系統……………WP彈簧可調側置單槍

前煞………………………Nissin 單二卡鉗+270㎜雙碟

後煞………………………Nissin單一卡鉗+270㎜單碟

座高………………………780㎜

油箱容量…………………N/A

重量………………………265㎏

輪胎尺寸…………………(F)120/70 15‧(R)160/60 15

 

 

 

前倒叉為WP所打造,採用不可調設定

 

 

 

傳動系統有不少繼承自C600 Sport與C650 GT

 

 

 

大型坐墊無論前座後座都非常舒適

 

 

 

坐墊下的置物空間可輕鬆放下全罩式安全帽

 

 

 

薄形全彩液晶儀錶板十分顯眼,能提供的資訊也頗多

 

 

 

本車最令人讚嘆的就是和車架相結合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