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以來,各大車廠試圖藉著凸輪軸和提升式氣門等科技來擊倒二行程的冒險,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就連萬能的Honda也束手無策。曾經,NR500以其橢圓形活塞和每缸八氣門的設計來追求動力的極致,但到了GP賽場上,它終究連四行程的對手都無法撼搖。

如此的宿命同樣發生在Aprilia新款的RS 125身上,即便它擁有水冷、雙凸輪軸和每缸四氣門的科技……。另一方面,這款新車的引擎設計也受制於符合入門規格的要求,這在歐洲便意味著15bhp的馬力上限。回想過去舊款RS125未受限制、超過30bhp的動力體驗,如今的RS 125相較之下便顯溫馴了些。

嚴格說來,RS 125不算是全新車款,因為它在相當程度上是以Derbi的GPR125為設計基礎,這兩家廠牌如今都歸屬於Piaggio集團名下。此車的車架與Gilera的通用,雖然懸吊系統有經過修改且在車身外觀上完全不同:它模仿自該廠的當家跑車RSV4。甚至,RS4除了有紅、黑或白色外,還推出了Replica GP特仕版,除了廠隊塗裝以外更增加電子快排系統,多兩萬的價位非常划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S125不像大多數車廠將小排氣量車款轉往東南亞生產,而是持續在義大義製造,讓RS125保有正統的義大利血統。

 

許多人會將目前熱門的SUZUKI GSX-R150小阿魯來與之相比,但其實比起來小阿魯沒有太多優異之處,車架懸吊都難以與RS150相比,而19匹馬力的引擎動力跟被歐盟限制住的125cc最高15匹馬力限制來比只是欺負出生地不同而已,總而言之就是小阿魯只是街跑車體質再強化,而RS125則是賽車體質的道路封印版。

Aprilia在車身的騎乘幾何方面刻意顯露此車的競技本色,不但前叉的三腳台位置降了10mm,更讓後避震預載往上抬高,使車鼻部位更向下傾斜。此車優異銳利的操控風格,對於想要找尋殺彎利器的騎士而言,也是一大福音。即使你加快轉向的速度,車身仍舊表現出穩定與靈活兼顧的運動能力。雖然沒有像配備高昂的大車那種細膩的回饋反應,但懸吊的作動仍是可圈可點,只不過在遇到坑洞緊急剎車時,車頭會出現些微下沉的現象,不過彎道上的表現儼然目前難有其他同級車款可以匹敵,畢竟配備了300cc級距都少見的鋁合金雙樑翼環抱車架和海鷗型搖臂,搭配只有126kg的車重,還有賽車大廠APRILLIA的精心調校,你說RS125的表現怎麼能不好。制動方面,輻射四活塞卡鉗也相當到位,能在極短時間內降下車速。

 

引擎輸出在中速域到中高速域間是最令人振奮的,過了10,500rpm馬力峰值之後便顯平淡,而從11,500rpm以後則沒有實質的加速。話雖如此,它的輸出特性相當順暢,而且絕對比二行程來得省油。Aprilia廠方聲稱其油耗介於每公升30.1km至45.3km,不過,以保守估計來算,大部份騎士的操駕方式還是會使油耗較近於30.1km/l。

自然地,它的續航力也比二行程更遠,而且也不用一直補充機油,另外一部125的小跑車首先該注重的倒也不是省錢的問題,而是它是否能提供駕馭快感並作為切磋騎技的平台。以磨練騎技來說,它的確是部好車,不但重量輕、操控性佳,而且易於上手。不過說到駕馭快感嘛……就這點來說,在下坡的確感受到豐富的樂趣,上坡就辛苦點了。如果真的要熱血的話,筆者應該會升級競技套件。當你為這組套件存錢時,記得告訴自己,小跑車的樂趣就在於能擁有夠酷的造型,卻只需要親和的技術要求;它可以讓你享受刺激,但不會在催油門時讓你做出超乎自己能力的危險速度,另外輕巧的車重在台灣山路的刁鑽小彎中更是比大車還要游刃有餘,直線大馬力大車重和小馬力小車重可能相差不多,但是在彎道上兩條輪胎的抓地力要支撐差了50kg以上的車重就有相當明顯的優劣,這些優點,都是大車所不及的。

說實話,RS125足以跟它同時代的任何當代對手相抗衡,並且脫穎而出。然而,它也無法擺脫一個遺憾,那就是每當在公路上遇到它的上一代:永遠的經典跑車RS125(二行程版)。它便只能尾隨其後,聞著二行程噴煙的蓖麻油臭味。

 

仿賽DNA頭燈造型

 

43mm倒立式前叉

 

低分離式賽車設定把手

 

鋁合金雙樑翼環抱車架

 

分離式賽車坐墊

 

鋁合金海鷗型搖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