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R1200GS

 

更強!更穩!更好騎!

 

 

在2004年,BMW從R1150GS進化到R1200GS的時候,當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R1200GS那無拘路況的優異騎乘性。因為R1150GS即使是良好的鋪裝路面,你還是會很明顯的感受到它是比較偏向off road的設定。但在R1200GS這邊,當你騎在路上的時候,它會讓你以為它本來就是一輛設定在路上的車。而在騎到路外的時候,又能夠讓你充份體驗到off road的樂趣。這種無拘無束又不會讓人腰酸背痛的優異車格,正是其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受到肯定的最大因素。相隔將近十年,再次展開大變身的R1200GS,的確讓人充滿了興奮與期待。

 

煥然一新的大躍進

從引擎開始的再進化

 

面對眾多的市場挑戰者,何以BMW這輛被暱稱為大鳥的R1200GS依然能屹立不搖?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因為R1200GS正是帶領這股風潮的原創機種。所以,雖然追隨的機種或是用類似外型、或是用更大動力來企圖搶奪這塊市場。但是R1200GS之所以受到歡迎,它其實是有許多別人模仿不來、也超越不了的獨特之處。

 

我們就先從R1200GS獨特的水平對臥引擎的再進化開始看起。雖然引擎在出力的數據上似乎只是微幅增加,但在實際扭轉油門之際,整個出力反應和之前的機型相較,更結實與飽滿的力量是第一個明顯不同之處。事實上,從第一代的R1200GS的數據來看,其總排氣量為1170cc,內徑行程為101/73mm,壓縮比11:1,最大出力74 kW/7000rpm,最大扭力115Nm/5500。之後,從SOHC 4汽門變更為DOHC 4汽門,除了壓縮比變更為12:1,內徑行程與總排氣量都沒變。其最大出力與扭力則是加大到81 kW/7750rpm,120Nm/6000這樣的表現。而2013年的全新的R1200GS其在內徑行程與總排氣量也都沒變,但壓縮比提高至12.5:1,最大出力與扭力的表現則更進一步到92kW/7700rpm,125Nm/6500這樣的程度。當然,像是加大到40/34mm的進、排氣閥徑和吸氣喉徑(除了加大到52mm,更將原本的水平進氣方式改變為更符合效益的垂直進氣),搭配E-GAS油門控制系統及BMS-X的供油系統,和改採水冷的冷卻方式與換成溼式多板的離合器這些變更的細節,絕對都是讓人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同的原因之一。

 

在車架方面,基本的結構和之前一樣,但在細節上做了許多修正。這是因為BMW R系列的車架結構實際上是由前叉頭管部、引擎、副車架三者構成,所以在這部全新的R1200GS身上也是一樣。只是因為此次引擎大幅變動,車架細節自然不會和之前相同。像是頭管部這邊,由於Telelever的A臂也做了修改,因此從頭管延伸下來的管架(之前的設計並非直接延伸下來)就以更直線的方式連接到樞軸部。這種可以徹底降低縱向衝擊又不需要額外結構去增加重量、且大幅提昇剛性的設計,的確是R1200GS再次讓人讚嘆的絕妙之處。因為在R1150GS的時代,其頭管部是使用鑄鐵而非常笨重的。但在2004年首度進化到R1200GS時,此處的精進就已經讓人稱讚。然而這次R1200GS車架的再度變更,可說又再次展現出BMW高度的工藝技術。

 

事實上,全新的R1200GS在車架所改變的地方不單是這邊而已。其在副車架(原為圓管一體式設計,若有萬一的話需整組換掉。現在除了變更為方管結構,也改採螺絲鎖定的分離式設計)和後避震單體的支撐處(由原本兩根小徑的方式改採單根大徑並輔以桁架結構的設計),以及整個車體結構(仔細和之前的款式比較就會發現,全新的R1200GS在車架上佈滿了三角形狀的桁架結構),可說都做了更仔細的修正。

 

再以懸吊方面來說,BMW使用的Telelever和Paralever向來就是其無人可及的強項,此次再加上更先進的電子系統後的再進化(半主動動態ESA,Semiactive suspension: BMW Motorrad Dynamic ESA),更讓全新的R1200GS展現出無懈可擊的全方位性能。只要你經過實際體驗之後,就會了解為何如BMW所宣稱的,確實增加了長途行駛以及越野能力的適性。

 

 

全路況試騎印象

更上層樓的騎乘魅力

 

對於沒接觸過GS的騎士來說,單看數據的話你一定會認為這部全新的R1200GS沒有什麼差別。但如果你曾經騎過GS,在跨騎而上之後,你就會發現差異之大的確讓人興奮至極。雖然就數據來看確實只是增加了11kW,但奇妙的是在打開油門後,從低轉就可以充份感受到其源源不絕的輸出。

 

事實上,會有這樣的感覺並不奇怪。因為全新的R1200GS在引擎方面除了以上所說的改變,其齒輪比也都是煥然一新的設計。最終傳動比雖同樣為2.91,但從一次傳動比(原來的1.737,現為1.65)到各檔齒比(1檔2.375→2.438,2檔1.646→1.714,3檔1.296→1.296,4檔1.065→1.059,5檔0.939→0.943,6檔0.848→0.848)都做了改變。從這樣的數字我們就可以知道,何以其在低、中速域的反應會更加讓人感到過癮。特別是在多彎的道路上,原本就已經是彎道利器的R1200GS,在經過這樣的調整下更是如虎添翼,讓人好不過癮。

 

簡單來說,全新的引擎在經過此次改良下,加速性比起現有的機型明顯地更強了,而且在持續加速力方面也讓人更為滿意。此外,由於離合器的改變,因此不管在加速或減速方面的操作,也都和之前的機型有著不同的手感與更順暢的反應。

 

全新的電子懸吊系統或許會讓人有些困惑,因為太多的選項似乎會給人難以控制的複雜化!但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多慮了,因為控制的界面並不複雜,而且在實際的使用上,轉動到需要的模式後,立刻就能感受到懸吊系統的變化。再者,由於BMW向來自豪且具有專利的獨特前後懸吊結構依然提供無人能及的穩定性。因此只要設定在需要的模式,其他真的不需過於擔心。

 

整體說來,全新的R1200GS給人的感覺更向on/off Road的兩邊延伸。換言之,在全新的電子懸吊輔助下,它可以讓你在on Road的時候趨向一輛優秀又舒適的跑車;但到了off Road的時候,卻也能提供更強的越野特性出來。雖然這本來就是R1200GS的特性,但這種朝著on/off Road兩邊範圍再次大幅延伸的表現,的確讓人再次雀躍不已。

 

#規格SPECIFICATIONS

●引擎形式:氣、水冷4行程水平對臥雙缸8氣門DOHC引擎

●總排氣量:1170cc

●內徑x行程:101×73mm

●壓縮比:12.5:1

●最高馬力:92kw/7700rpm

●最大扭力:125Nm/6500rpm

●車體:長寬高2207/953/NAmm

●軸距:1507mm

●車體淨重:238kg

●排檔方式:往復6檔

●油箱容量:20l

●前後輪尺寸:120/70/R19 170/60/R17

 

 

拜其先進的電子懸吊之賜,即使是完全沒有鋪裝的越野路面,只要換上越野用的輪胎,就可以展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樂趣。

 

 

更具空力特性的擋風玻璃,使用一隻手就可以輕鬆調整角度。千萬不要認為這種小地方沒有什麼,因為從最早的必須以工具才可以進行調整作業,到之前的左右兩側的旋鈕,再到現在這個單手就可搞定的方式,可說是體貼又方便的優良設計。

 

 

1993到1999的R1100GS引擎,59kW/6750rpm。

1999到2003的R1150GS引擎,63.4kW/6750rpm。

2003到2009的R1200GS引擎,74kW/7000rpm。

2009到2012的R1200GS引擎,77kW/7500rpm。

2013年改成氣、水冷的R1200GS引擎,92kW/7700rpm。

 

全新的氣、水冷引擎只在最熱的缸頭部份使用了水冷系統,因此在外觀上仍保有氣冷的散熱鰭片(在上一代的冷卻方式中,油冷佔22%、氣冷佔78%,而全新的R1200GS使用的冷卻系統中,水冷佔35%、氣冷佔65%)。而傳統的乾式單板離合器也改採溼式多板設計(另外也增加了anti-hopping的裝置,讓粗糙的退檔操作也能保有安定的輸出),因此在體積的部份就給人更加精巧的印象。另外,由於在進、排氣的安排上也有別於以往(從水平方式改變垂直方式),因此就進、排氣效率來說,全新的大鳥已展現出不同氣象。事實上,其排氣量雖仍保持原來的設計,但壓縮比增加到12.5:1,且點火系統更加精進。其最大輸出與扭力一舉提昇到125bhp(7700轉)、125Nm(6500轉)。而首度使用在GS上的E-GAS油門控制系統,更讓騎士可以在五種模式(Rain、Road、Dynamic、Enduro、Enduro Pro)的設定中暢遊各種地形。

 

 

更方便的操作是這次改變的重點。因為除了原來的開關,像是ABS、ASC、ESA以及從K系頂級休旅車所延伸而來的飛梭旋鈕,都在左手把上一手搞定。在儀錶方面,全新設計的連體雙錶更顯動感,而更大的液晶面板同樣提供多項行車資訊。

 

 

在懸吊系統方面,全新的半主動式動態ESA,將會視路況提供出全新的騎乘感,讓騎士無懼於任何路況。

 

和之前的機型比較,全新的R1200GS車架明顯可以看出更加精簡。頭管、A臂,三角的桁架結構等,都是全新設計。

 



對R系的車迷來說,R1200GS的進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在2004年時,率先進行大躍進的機種,就是從1200前身的1150系R1150GS開始進行。也就是說,在2013年使用許多全新設計概念的R1200GS登場後,勢必將會對之後的R系列進行一場大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