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Monkey 125
在台灣騎車在路上,被旁人搭訕的起手式不外乎環繞在「你這車幾cc?」、「這是重機嗎?」等問題,好像排氣量成為了評斷一台車的唯一標準。那麼1960年代、誕生於遊樂場的Monkey車系肯定是這項迷思的擊破者。歷經五十餘年,Monkey 125挾著更具市場戰略性的排氣級距,以同樣的簡單駕馭樂趣再度征服全球車迷!
一談到檔車,你的腦海當中會浮現那些印象?是騎著大型重機的穩重帥氣、高技術要求,還是街頭巷尾載瓦斯阿伯坐駕的粗勇耐操?想必你萬萬也想不到,檔車也能與簡單、親民等詞沾上關係。而我們今日所試駕的這台:穿越了半世紀至今的Monkey車系,卻成為了如此獨特的存在。
相信你也會不禁質疑:HONDA怎麼會推出如此嬌小的車款作為市售產品,還一紅就是半個百年?是的,Monkey在一開始的確並不是為了市售所生。1961年,由本田所經營的TAMA TECH—這座以車為主的主題遊樂園中,出現了一款OHV氣冷四行程單缸、供兒童騎乘的HONDA Z100,也就是Monkey車系的前身。後來由於這款車實在太受到民眾的歡迎,並在1963年推出首款市售車型:CZ100並外銷至歐美等海外市場。擁有5吋小輪框、可折把手與電鍍油箱的車款不只成為兒童們的禮物;許多大人們更常將它們放在汽車裡,作為開車之外更加機動的代步工具。1967年,HONDA開始正式生產第一批市售的Monkey-Z50M車型。從此,這款車便憑藉著可愛嬌小的外型、輕鬆易上手的特性以及變化多端的外觀樣貌,風靡全球達半個世紀之久。2017年,HONDA在為這款長青車款推出五十周年紀念式樣的同時,也宣布該車系的停產消息,當時也讓許多車迷唏噓不已。不過本田並沒有讓大家失望太久:同年10月,Monkey再度以125之姿回到市場,雖然尺碼與排氣量稍稍放大,同時也跟自家Mini Bike的MSX共用車架。不過也藉由排氣量的提升,讓Monkey得以躋身亞洲市場的熱門級距,讓更多國家的車迷都能得以接觸這款迷人小車。
從外觀看起來,Monkey 125雖然使用了與MSX相同的車架,但在副車架、搖臂等都經過了重新設計,使得整體軸距也較MSX縮短了45mm、並透過保持雙槍後避震的設定、上繞排氣管以及梯形的外觀架構,加上擴大為12吋的胎框,使Monkey 125在略為放大身形之餘,依舊保持那份厚實圓潤的Chuncky美感。
在繼承車款外觀精髓之外,Monkey 125自然也因應時代做出改良與優化:比如LED化的前後燈組、倒立式前叉等,而經典的圓形儀表也換成了LCD液晶樣式,甚至會在轉開電門的同時,出現一對俏皮眨巴著的圓潤雙眼。除此之外,全車也隱藏了些許心機,包含雙色烤漆、與車身相同顏色處理的前叉外管、大燈支架、車架、搖臂與後避震彈簧等,加上了在油箱兩側鑲嵌著那舊式的本田之翼的Logo,科技與原汁原味的強碰卻無一絲違和,反倒在人人喜愛的經典樣貌中注入科技新意。
轉開鑰匙發動上路,很快就能感受到那看似不成比例、實際乘坐起來卻又相當自在舒適的騎姿設定。別看Monkey 125小小一台,便以為他乘坐起來肯定相當侷促;反之,透過向上延伸的把手、肥厚柔軟的坐墊以及得宜的腳踏位置,騎乘起來就像正常尺寸的街車一般舒適自在。而同樣與MSX共用的引擎本體同樣採用新世代PGM-Fi電子燃油噴射供油,卻調校成了強調低速扭力輸出的特性,使得Monkey 125擁有相當輕快的加速表現,同時拉動離合器的手感就算沒有加諸任何省力裝置也同樣輕盈,騎士幾乎只須了解國際檔的作動邏輯便可輕鬆上手,享受迎風前行的樂趣可說是唾手可得。當行經顛簸路面時,Monkey的懸吊作動幾乎可以與它圓潤的外觀相比擬。雖然偏向舒適取向,Monkey 125的懸吊依舊保有相當程度的支撐性及過彎穩定性;當刻意行經較大的坑洞時,31mm倒立式前叉與雙槍後避震的伸張/壓縮速度的配合依舊能將車身的回彈控制在一次之內,並迅速恢復車身動態的穩定性。而往復式四檔儘管一、二檔之間齒比落差稍大,退檔較需確實補油之外,一般騎乘只需用到三檔便足敷日常騎乘所需,並未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也更適合日常騎乘。
相關文章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