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 T1 150全新改款測試報告

 

視覺與性能UP!UP!

 

SYM T1 150自從2010年上市之後,便在輕檔車市場造成不小的轟動。以全新概念所設計的T1 150,充滿了三陽滿滿的誠意,極似重機的視覺造形、碩大的油箱以及穩定的車身、中置避震以及37芯高剛性懸吊,完全跳脫以往野狼家族的概念。如今2013年T1進行改款,究竟改款後T1蛻變了多少呢?讓我們在報告中告訴你。

 

 

 

SYM T1 150

引擎型式:四行程氣冷單汽缸

內徑×行程:62 x 49.5

壓縮比:9.3:1

排氣量:149.4cc

最大馬力:12.8ps/9000rpm

最大扭力:1.07kg-m/8000rpm

排檔方式:國際5檔

車體長寬高:2020×755×1065mm

軸距:1355mm

座高:790mm

車重:152kg

油箱容量:14L

前輪尺寸:110/70-17

後輪尺寸:130/60-17

 

 

 

 

 

 

 

改款後的T1軸距與座高維持舊有長度,以身高165左右的騎乘者來說可以輕鬆雙腳著地,把手與後移腳踏的配置也適用於一般騎乘者,因此在山道快速左右翻轉時,整體而言算是靈活,可以輕易抓到車輛重心。不過後座比較難載人,算是街跑車的小通病。

 

 

巴西紅讓全車更壯闊

 

 

這次改款三陽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主打色--「巴西紅」。鮮豔的熱帶紅在色彩原理中,屬於波長最長的顏色,也是效果最強的膨脹色,人類大腦會自動將其放大處理,因此讀者們可能會覺得巴西紅T1看起來比其他車色的T1還要龐大許多。而難以忽視的顏色,在道路上也擁有增強安全性的功能。

據筆者打探三陽內部人員所知,新車色是在東南亞國家車友的極力推薦下所誕生,而實際搭配的效果也令人驚豔,十呎之外酷似一輛氣勢滿分的DUCATI街車。擁有生命、熱情、鬥志等意向的巴西紅,相信會是以後車友的熱門選項之一。

 

 

全新升級的雙培林凸輪軸

 

 

相信各位讀者應該都知道T1配備的引擎其實和野狼是同一顆,不過在變速箱、電控供油以及曲軸部份都做了不同以往的設定。過去時常被批評引擎震動過大的問題,在T1身上已經感受不到,主要原因在於曲軸配重的變更,減緩了曲軸因旋轉所產生的震動,即使沒有裝上平衡軸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而國際五檔的變速箱比起過往,也更加容易銜接與換檔,不過齒比的設定仍是以市區騎乘取向去做設定。

乍看之下改款的T1似乎與過往並無不同,不過新款T1升級了一項耐用度方面的配備,那就是雙培林式凸輪軸。比較三陽的野狼傳奇,可以發現野狼家族的凸輪軸都是採單培林式的設計,舊款的凸輪軸由於僅有飛輪端有潤滑培林,另一固定端只是單純套在缸頭的凹槽中,僅靠濃稠的機油在潤滑,這樣的設計在引擎面對高溫的旋轉時,無培林端容易產生磨損,降低凸輪軸的轉速。而雙培林凸輪軸不僅能增強整體耐用度,在旋轉時培林的潤滑效果也更強且平均,當機件在旋轉上能用更小的功率達成時,自然馬力就能提升,因此新款T1比舊款還多上0.3ps馬力。

 

 

更加穩定的懸吊系統

 

 

在這次的測試中,編輯部將車輛移駕五指山,山上左彎右拐的道路,正好能測試T1的山道性能。在激烈操駕中,T1的懸吊反應似乎比先前好上許多,試車手用力煞車、大開油門,懸吊都能即時作出反應,前懸吊也不會因重煞而觸底,輪胎在面對基本彎道時也有不錯的抓地力。將近1個小時的激烈過彎,懸吊雖然有微幅變軟的取向,但仍能維持一定的支撐力。

不過原廠的中柱在面對大傾角過彎時,還是有磨到地面的可能,如果喜好熱血的車主,建議將中柱拆卸,留下側柱即可。

 

 

 

動力維持一定表現

 

 

在市區加速方面,T1仍然能表現出以往的水準,不過在面對較陡峭的上坡彎道,加速就略嫌不足,從環繞式的加長排氣管前段,便能看出一些端倪。因為本身排氣量較小,又需要一定力量帶動總重200公斤以上的重量(加上騎乘者重量),因此原廠將排氣管前段設定超過1公尺以上,加強了排氣管內的氣流壓力,來逼出較強的扭力。因此在整體上T1的輸出其實是注重扭力,這也是為了能在市區中快速脫離車陣。不過較長的前段在面對高轉時,就不利於排氣效率,喜歡拉轉與熱血的車友,建議在購車後請店家將供油以及引擎作重新調配。

 

 

 

能快速抓到車輛重心。

 

 

 

 

 

測試車手身高為183cm,相形之下T1就變得較小,而單元負責編輯的身高大約為170cm,也能輕鬆雙腳著地。根據判斷,身高160~165的嬌小玩家也能輕鬆駕馭。

 

 

開拓全新的街跑市場

 

 

相較於定義在商用車領域的野狼,T1可說是截然不同的車型,價位與Quannon仿賽版屬相同水平,因此許多玩家喜歡拿T1與Quannon相比較。曾有讀者問說,野狼與T1最大的不同點在那裡?關於這點,筆者會回答:「車架與搖臂的形式」。傳統野狼採用單薄的車架,而搖臂則外包在車架兩側,這樣的設計並不利於高速騎乘的穩定性。以後方穩定用的搖臂來帶動車架翻轉,就像是以小帶大,必須承受路面各種震動的搖臂,會給主車架帶來龐大負擔。雖然野狼本來就不是運動車款,但已經全然進化成街跑車的T1,自然不能再沿用這種設計。

以主車架包覆搖臂的設計,除了能將腳踏位置直接安置在車架上,不用像以前野狼只能折衷將後移腳踏裝設在搖臂軸心上,跟著搖臂浮動。而前述的狀況也能完全解除,車架的幾何原理比起野狼,也有驚人的精進,大幅增強了車體穩定性,再加上中置的避震器以及剛性更高、性能更強的37芯前叉,讓T1成為國產當仁不讓的輕跑車首選之一。

 

 

 

試車手報告

 

在這次試乘中,能發現新款T1的懸吊表現,整體表現比以往還來得出色,不過引擎的部份在試乘中,比較沒有明顯的改變,只能靠理論性的知識得知引擎的變更。在制動上,面對我的體重加上車重,似乎略嫌不足,不過這可以在車輛購入後,升級來令片或是進化對四卡鉗,來達到制動性能的提升。

這次的巴西紅車色真的讓我非常驚豔。初次看到這次的試乘車時,還真的以為是一部重機,一直到我到它旁邊,才驚覺它是一輛T1。整體配置看起來質感十足,看來應該會有不少年輕玩家喜愛這次的車色。

 

 

 

基本款的制動配件,在面對山道騎乘時比較不足,建議喜愛熱血的車友在購車後進行升級。

 

 

 

從圖中能看到加長的排氣管前段,比起以前的野狼還要長上許多,好的排氣管設計是會連車主的重量都算進去的。

 

 

 

後鼓煞雖然在雨天反應會變差,不過仍然能應付一般騎乘,喜愛熱血的車友建議升級來令片等級。

 

 

 

搖臂收在主車架內,這樣的設計能讓車輛更趨穩定。

 

 

 

全新的巴西紅車色,讓車輛整體看起來更加壯碩。

 

 

 

在尾翼下方有貼心的扶手設計,方便車主移動車輛。

 

 

 

這次的懸吊性能加分許多,足夠應付大多數的山道。

 

 

 

軟質的握把在長期騎乘後,也不會造成雙手疲勞。

 

 

 

原廠的腳踏後移就有不錯的性能,通常再作改裝的車主都是為了鋁合金的視覺效果。